用户 | 搜书

春秋战国:争霸九州(出书版)胡晓明/胡晓晖 免费阅读 全文TXT下载

时间:2017-12-13 15:50 /架空小说 / 编辑:秦非
小说主人公是齐桓公,鲍叔牙,管仲的小说叫做《春秋战国:争霸九州(出书版)》,这本小说的作者是胡晓明/胡晓晖创作的战争、架空、阵法类型的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富民强兵,以德辅霸?”楚庄王不觉重复了一句,捣,“此八个字意为何解,还请令尹详

春秋战国:争霸九州(出书版)

小说时代: 古代

作品篇幅:长篇

更新时间:2017-08-30 20:58:03

《春秋战国:争霸九州(出书版)》在线阅读

《春秋战国:争霸九州(出书版)》第123部分

“富民强兵,以德辅霸?”楚庄王不觉重复了一句,,“此八个字意为何解,还请令尹详西捣来。”

“我楚国号称双千乘之国,但每次出车,从未真正出过双千乘之兵,是为何故?”孙叔敖并未直接解说,先问

“这……双千乘之兵,所费浩大,府库难以供给。”

“宋国、鲁国、郑国皆是国土狭小,三国人众不及我楚国人众一半,然三国之兵车相加,却可与我楚国相等,是为何故?”孙叔敖又问

“这……”楚庄王回答不出,他几乎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上面去。

“此乃我楚国小民贫穷之故耳。”孙叔敖回答了他自己提出的问题。

“我楚国有铜山,有云梦之泽,物产丰富,天下闻名,怎么会穷呢?”楚庄王皱起了眉头。

“铜山为国所有,云梦之泽乃世家大族游猎之地,其利俱为大族所得,与民无涉。故楚国宫室豪富,天下闻名。楚国世家大族亦是以多有黄金美玉名闻天下。而楚国小民百姓之贫,也是天下闻名。”孙叔敖一改谦恭之,言辞锋利起来。

“令尹此言,莫非是寡人尽散国财以解民贫?”楚庄王问着,神情间有些不高兴。

“纵然大王尽散国财,也只能收一时之效,难解民贫。”孙叔敖说

“依令尹之见,如何才能解民之贫?”

“只一法即可解——治!”

“治?”

“对,治。民以食为天,食足方可称富。民食足,非广垦田地不可。广垦田地,非治不可。否则,田地虽广,多为涝,少为旱,民不可得食矣。”

“妙!”楚庄王兴奋地大了一声,“我楚国近年之患,正在于雨不均也。治当可解除大患。”

“一朝治,百年受益,小民当永记大王之恩。只是治工程甚大,所需民甚众,望大王节省劳役,少兴宫宛,非不得已时,不可征战。”孙叔敖说

“行。寡人且忍耐几年,让中原诸侯养肥了,再去宰杀!”楚庄王大方地说

“臣下之当过多年工正,臣下对治之工,略有所知,当尽……”

“治之工,往再说,令尹且说说这强兵之法吧。楚兵之强,天下皆知,然依令尹看来,似乎并非如此。”楚庄王有些急地打断了孙叔敖的话头。

“大王所说之强,与臣下所说之强不同。大王以兵之悍勇为强,臣下以兵之意气为强。论兵之悍勇,莫过于狄人,然狄人虽勇,却屡败于中原诸侯,何也?乃狄人徒凭血气之勇,无有意气矣。意气者,由心而生之锐气也。锐气何能生之,于家国,于君恩也。故强兵之法,莫过于培养意气。兵卒意气充盈,自会肃然听命,效报恩,再委以能征惯战之将统之,则天下无敌矣。”孙叔敖说

“如何才能培养兵卒之意气?”楚庄王大兴趣地问

“兵卒来之于民,得兵卒之意气,先须富民。民贫生怨,怨重则国。民富气盛,君王以意导之,则成意气矣。且国之府库所积,禄米所,无不来之于民。故无论治国,无论强兵,富民是本大计,本若固,枝叶自茂矣。”孙叔敖说

“富民强兵四个字,寡人已是明。这以德辅霸,又为何解?”

“霸业成,必以德辅之。德者,仁也,信也。唯天下诸侯视楚为仁德之国,才会诚心之。从我楚国太重兵威,视仁德,使天下诸侯畏楚如虎矣。虎者,食人之也,诸侯恐我楚国食之,故宁可投往晋、齐诸国,不愿我楚国,虽一时惧我楚国兵强,伪为之,终将叛矣。今楚国有征伐之权,正可大行仁德,收中原诸侯。”

“这仁德又如何行之?”

“中原诸侯但有昏弑逆之事,我楚国当兴兵讨之,灭其国又复其国,则天下诸侯,都知我楚国仁德有信矣。”

“灭国本为占其地,以强我楚国。若复其国,楚国何能强之?”

“楚国之敌,实非中原诸侯,而为晋、齐诸强大之国也。中原诸侯惧楚之威,必与晋、齐为盟,共同抗我楚国,与我楚国大为不利矣。若中原诸侯我楚国,则晋、齐单,必为楚败。”

“寡人明了,所以施仁德,乃是使中原诸侯视我楚国为友,视晋、齐为敌。如此,楚国自可一鼓而灭晋、齐诸国,晋、齐若灭,则中原自在我楚国掌中矣。”楚庄王大喜,拍案说

“正是。当年周室文、武二王能称之为圣,在于目光远大,不贪一时之利,不夺眼之地,专以仁德收人心。待人心尽归周室,牧一战,即灭殷纣,王于天下矣。故圣人者,不贪一时之利,而得万世久远之利,不夺眼之地,而得天下之地。大王贤明,自我楚国立国以来,无君可及矣。若大王心怀仁德,不唯霸业可成,且王于天下,亦非难事。如此,则大王之功,当可与尧、舜、禹、汤、文、武并美,光耀万世。”孙叔敖说着,拱手向楚庄王施了一礼。

“哈哈哈,寡人若能成文、武大业,令尹实为第一功臣也!”楚庄王忍不住大笑起来。

楚庄王、孙叔敖正当盛年,精旺健,一旦决策已定,雷厉风行地依策实行。君臣二人首先将精用在治上,大修塘堰渠,整治农田,加固河堤。

只数年间,楚国到处都是陂塘渠,且农田平整,河堤坚固。其中最大的一处治工程,乃是期思之地的期思陂。孙叔敖临工地,率数万之民,开挖大渠,将期思之导入雩娄之。这条称为期思陂的大渠灌溉田地达百余万亩,每亩地的产量也大为提高,使农人收益极大。期思之地,已渐渐成为楚国最富庶的地方。

虽然老天仍是不佑楚国,时而降下雨,时而滴不落,但楚国仍是年年丰收,府库之粮堆积如山。百姓亦因粮足之故,稍有节余,可以添置物器,人人欢喜不已,齐颂大王圣明。粮多,楚国贵族收益也是增多,对楚庄王、孙叔敖所行之政亦是意,朝内朝外安宁无事。

朝中的大臣比往忙碌得多了,大劳累,却也未出怨言。因为孙叔敖比任何人都更为劳累,天不亮就来至朝中,到夜尚不休息。

孙叔敖又以俭朴闻名,虽然贵为令尹,所乘之车也只是寻常的旧车。楚人喜宴宾客,高官贵族府第中三一小宴,五一大宴,年不断,而孙叔敖却极少在府中大宴宾客。夏孙叔敖只穿着庶人百姓们常穿的葛布衫,冬天则以毛皮中最寻常的羊皮暖。楚庄王以治之功赏赐孙叔敖食邑之地,被孙叔敖坚决拒绝。楚庄王无奈,只得多赏孙叔敖黄金铜钱,孙叔敖则悄悄将黄金铜钱散入贫寒族人之中。楚国百姓都说:“楚国得神灵庇佑,去一子文,来一孙叔敖。且孙叔敖之廉,又远过于子文,实乃吾等小民之福。”

不仅小民到有福,连楚庄王亦是大有福。自从孙叔敖执掌朝政以,楚庄王毫无忧虑,松了许多,全整顿楚国之军。

楚庄王将楚国的兵制分为三军两广,三军兵车由三百乘至九百乘组成,看临战之需,或多或少。两广为楚庄王的卫之军,全部由王族中精心选的壮士组成,每广各有兵车十五乘,虽是兵员不多,但其悍勇,比之当年的“若敖之卒”有过之而无不及。

楚庄王详西考察众大臣之能,反复思谋之,方命虞丘为中军主将,公子婴齐为左军主将,公子侧为右军主将。又命养由基为右广主将,屈为左广主将。时时检阅,演练战阵。

楚国的连年丰收,令士卒解除了顾之忧,士气空高涨,纷纷请出征,报效大王之恩。楚庄王心中大为振奋,虽是恨不得立刻兵发中原,却又强行忍住了勃勃难平的征战之念。

他已是有了征伐之权的“霸主”,征战必须“师出有名”。中原诸侯似是在“盼着”楚庄王出征,竟“比赛”着大行弑君之事。

继宋、齐、鲁、晋之,郑国执掌朝政的两位大臣公子宋和公子归生亦将国君郑灵公杀在宫中。公子宋和公子归生弑君的缘由,倒也简单,仅仅是为了一只甲鱼。

有一天,郑国渔人捕到了一只百余斤重的大甲鱼,不敢自食,献与国君。郑灵公言甲鱼乃是大补之物,当与臣下共同品尝,遂召群臣入朝。

在甲鱼汤还未炖好之,君臣在朝堂上坐着无事,闲聊起来。公子宋说他早知会有好东西吃,因为他右手食指常常会自弹跳起来,每次跳起来,他就会吃到好东西。

郑灵公却笑:“这次你那指头只怕不一定灵了。”

公子宋不以为然,:“甲鱼汤人人有份,怎么会少了我的?”

过了一会,甲鱼汤炖熟了,由内侍们装在一只只小铜鼎中,端到众大臣面的木案上。另有宫女们将一只盛甲鱼汤的小金鼎放在了郑灵公面

郑灵公趁公子宋没注意,悄悄在内侍耳边说了几句。内侍们分发甲鱼汤以职位的高低为序,从低往高,按序端上,端到最,只剩下了一只小鼎,却有公子宋和公子归生两位大臣尚未得到甲鱼汤。

“归生年,这一鼎甲鱼汤就让归生享用了吧。”郑灵公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朝大臣,人人都能喝上甲鱼汤,唯独公子宋却不能喝上,那一跳就使主人有好东西吃的指头这次竟是大大地失了灵。公子宋脸上忽,又恼又,忽然间跳起来,奔到郑灵公面手往小金鼎中捞了一块甲鱼,仰头下去,大着:“我吃到了好东西,我的手指头说灵就灵!”他大着,也不向郑灵公行礼,头就往朝堂外跑去。

(123 / 234)
春秋战国:争霸九州(出书版)

春秋战国:争霸九州(出书版)

作者:胡晓明/胡晓晖
类型:架空小说
完结:
时间:2017-12-13 15:50

大家正在读
相关内容
当前日期: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18-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繁体中文)

电子邮箱:mail